写在2020年的第二十七天
2020-01-27
没想到这么快就会写第二篇,更没想到To the 2020s居然能出到第二篇,只能说风云万变一瞬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春节以来苦事良多,情感积郁于一处,不得不发。
导致我决定拿起笔杆的直接事件,是昨天科比出事了。下午一点多,手机上突然刷到一连串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的问号,有人问科比怎么了,有人问是真的还是假的,有人已经开始发RIP,我仓促间意识到了什么打开了新闻,新闻说几分钟前科比的私人直升机在加州的卡拉巴萨斯市坠毁,全机无人生还,遇难者或许还包括他女儿。
太不真实了。我和无数人的第一反应一样,直接懵了。因为我知道他不是会开这种玩笑的人——一个二十年如一日伴着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一同醒来的球员,一个用无数个制胜球回答丑闻与质疑的男人,一个为了球队可以孤军奋战一个又一个整场,连手指脱臼、跟腱断裂都无法催其下场的战士——这样的人,是不会拿自己的死开玩笑的。这个仿佛前天才怒砍81分拿下生涯纪录,昨天才刚用尽全力拼到谢幕战最后一刻、在最后两分半连扳13分反超拿下全场最高整整60分的男人,今天和他最好的继承人一起,轰轰烈烈地真真正正地谢幕了。最早看NBA的时候,科比就是我看球的唯一原因。有些人喜欢艾弗森,有些人崇拜麦迪,还有几个哥们儿复古似的天天说乔丹当年怎样怎样,但对于我或者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来说,科比就是唯一的王,紫金王朝可以只他一个人,篮球可以是一个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运动,全联盟甚至包括他的队友都对他又爱又恨,但对于地球另一端的我来说,他就是冠军的象征。后仰美如画,拉杆如穿杨,这个明明好胜心强到令人发指的男人却始终如一地用全联盟第一流的观赏性,让无数人追随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年。老乔还在,麦迪还在,唠嗑却先走了,再没有球员可以这样让人赏心悦目地得分了。我宁愿选择不相信这种展开。
但这还不是全部。科比给我带来的不真实感让我感到无力。回忆总是无力的。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我的神经恐惧并清醒。就在几乎所有社交平台都在铺天盖地地怀念科比的时候,CNN突发新闻说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被火箭弹轰炸了(显然是针对之前美国暗杀苏莱曼尼的报复),伤亡不明。又没过几个小时,阿富汗一架飞机被塔利班打了下来,全机83人均为CIA高官,无一生还。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正深陷弹劾泥沼,在推特上破口大骂;而另一边,混乱不堪的民主党在全力把握这难得的把柄,试图在大选年打一场翻身仗。世界的另一头,在国内,武汉封城、湖北封省,我在B站上看到有人拍下武汉此刻空空荡荡的街道,长达几分钟的视频里只有一个戴着口罩匆匆走过的老人,转眼消失在街角。霓虹不再亮起,路灯面面相觑,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在一天之内逃离了这个原本热闹的城市,他们中的许多人发着热,咳着嗽,带着病毒奔向希望。被抛下的这个城市一片死寂——也不尽然——小年夜,就在距离疫情爆发地1几个block外的洪山礼堂里,政府官员们泰然自若地欣赏着团拜文艺演出,在“喜庆、欢快的良好节日氛围”中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2;大小发热门诊中心里,医生和护士忙得焦头烂额,同一套防护服、同一副口罩用了一天又一天,患者挤兑医院,医院挤兑后勤,后勤空有天量拨款却无处采购。情绪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3。全国上下散布着数不胜数的自救指南,连带着真真假假的捐款、捐物资的链接充斥着朋友圈等平台。焦虑从中国传到芝加哥,从家庭群蔓延到同学会。一年一度的家庭聚餐也好,毕业以来难得搞一次的同学会也罢,全都不了了之,许多甚至取消得悄无声息、不约而同。本来大家就不愿出门冒性命的危险,现下没人提起吃饭,不去不提不发言就好了。微信群和街道一样死寂。没人在乎澳大利亚山火熊熊已经小半年,没人在意香港还有没有年轻人示威游行。这些都不重要了,似乎。
写到现在已是一月二十七号的傍晚,微博热搜不再是武汉或者肺炎或者病毒——其实昨天就已经不是了。昨天,科比出事之后,热搜瞬间变成了他。漫天漫地的悼念英雄代替了大家心头的恐慌。此刻,科比的热搜被无关痛痒的段子顶替,谈论江苏人的不团结,谈论明星们怎么过年,诸如此类。
最近在Netflix上补一部叫《纸钞屋》的西剧,讲一伙人戴着达利面具劫持印钞厂、和警方玩猫鼠游戏并(由于没有实质性抢劫或伤害任何一个人而)被民众支持的故事。在全球民粹主义当道的时下,这部剧在许多情节上竟反而显得幼稚了,教人苦笑。